竹席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竹席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英烈的故土开满幸福之花探访长沙籍英烈故里-【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11 14:07:02 阅读: 来源:竹席厂家

记者清明节前夕深入探访长沙籍英烈故里,在缅怀中感受崇高的家国情怀

英烈的故土开满幸福之花

革命烈士寻淮洲的故乡浏阳市社港镇淮洲村,这里青山绿水,民风淳朴。 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昨日,在位于黄兴新村的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内,不少市民前来缅怀黄兴等革命先驱。长沙晚报记者 余劭 摄

如今的郭亮村。图为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小洋房。 长沙晚报记者 李广军 摄

黄兴

郭亮

杨开慧

寻淮洲

开栏的话

又是一年清明节。泪雨纷飞中,他们总值得后人纪念、缅怀、崇尚、学习,总有一种感动充盈天地,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总有一种初心值得铭记。昔日沉睡的土地已为他们开满鲜花,今朝的巨变是对他们最深切的怀念。连日来,长沙晚报记者深入长沙这片英雄辈出的热土,走进以英雄烈士命名的村庄:黄兴新村、郭亮村、开慧村、淮洲村,重温英烈献身奋斗精神,挖掘英烈后人家风故事,见证英烈故里沧桑巨变。

英烈虽已远去,但他们的英名永远镌刻在星城这片红色土地上,他们的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即日起,本报推出“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

黄兴新村:

秉承“笃实”“无我”精神

文化旅游蓬勃发展

村庄名片

黄兴新村位于长沙县黄兴镇,地处浏阳河中下游。黄兴故居位于黄兴新村上凉塘组。

长沙晚报记者 刘琦 通讯员 童创

白墙黛瓦,门口水塘碧波荡漾,古老的金桂和樟树似乎记录了那个年代的历史。昨日,记者驱车一路向东,来到位于长沙县黄兴新村的黄兴故居进行探访。故居为黄兴家祖业,始建于1862年,1874年后形成了以53间房屋为中心,占地面积约28亩的庭院。故居前有水塘,后有花园、枫树林和紫竹林,四周有护庄河环绕,具有浓郁的江南农家大院风格。

故居一旁,是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馆内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文字,再现了黄兴和战友们奋斗的身影。如今,黄兴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整治行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文化旅游发展有声有色。

英烈事迹

黄兴,1874年10月25日生,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号庆午、竞武,湖南长沙人。辛亥革命先驱和领袖,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常被人与孙中山并称“孙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黄兴担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授大元帅军衔。袁世凯称帝时,他任讨袁军总司令。

早在创办革命团体“华兴会”时,黄兴为筹措经费,卖掉了田产和房屋。在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时,黄兴投笔从戎,和孙中山共建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政党同盟会。黄兴“无役不从”,枪林弹雨中身先士卒。广州起义两指致残,他成“八指将军”;武昌首义后,他担任战时总司令。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逝于上海。

故里巨变

“清明节就要到了,我们来这里缅怀革命先驱,接受教育。”昨日上午,长沙县公安消防大队黄兴中队的官兵来到黄兴故居纪念馆和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参观学习。馆长胡群义介绍,清明节临近,每天到纪念馆参观的市民和游客有上千人。去年,纪念馆接待游客数量超过了40万人次。

“文化和旅游不分家。旅游产业失去了文化内涵,就失去了生命力;文化事业没有游客来参观,就没有人气。”胡群义这样向记者解释他理解的文化和旅游之间的联系。1981年,黄兴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2004年故居占地约28亩的庭院基本恢复。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时,黄兴故居旁开始修建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2015年该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2016年,黄兴故居纪念馆被批准为国家3A旅游景区。在纪念馆门口,来访车辆整齐停放在停车坪的车位里,免费网络全覆盖,市民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网上听黄兴的故事。旅游景区环境和服务质量逐年改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精神传承

“笃实”“无我”,既是黄兴立身处世的道德风范,也是他的后人始终践行的家风家训。不仅黄兴后人铭记并传承这种精神,黄兴新村的干部群众在干事创业中也深受“笃实”“无我”精神的影响。

“我祖父不是不愿过高贵安逸的生活,不是不想孝敬长辈、陪伴妻儿,不是不爱惜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只是在‘无国’与‘无我’的两难选择中,他宁愿选择后者。”黄兴长孙、黄兴研究会会长黄伟民这样评价自己的祖父。因为“无我”,所以黄兴才有了变卖家产创办“华兴会”等举动。因为“笃实”,黄兴在下野后回乡办学,振兴实体经济,主张修路。

黄伟民介绍,祖父黄兴有20个孙辈,很多是工程师、艺术家、老师,每个人都在踏踏实实地做事,不炫耀不吹嘘祖辈的光荣历史。为建设黄兴故居纪念馆,黄兴孙辈不仅献计献策,更将价值极高的黄兴用过的家具无偿捐赠。

郭亮村: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产业兴村富农惠民

村庄名片

郭亮村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中部,全村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3899人。

长沙晚报记者 李广军

清明节前,雨水纷纷。昨日上午,在位于望城区铜官街道郭亮村的郭亮纪念园内,郭亮的侄孙、管理员郭龙辉正在给前来缅怀先烈的孩子们讲述“郭亮带兵抓郭亮”的故事。这是当天郭龙辉接待的第三批游客。“每年清明节到纪念园的人都很多,这里已经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他说。

英烈事迹

郭亮,1901年12月3日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毛泽东介绍,成为湖南最早入党的党员之一。入党后,郭亮主要从事工人运动,成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马日事变后,代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鄂赣特委书记等职。在任湘鄂赣特委书记时,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1928年3月29日被杀害于长沙司门口。毛泽东在延安谈起郭亮时,赞扬郭亮是“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故里巨变

送走一批又一批的游客,纪念园渐渐安静下来,郭龙辉又一次来到郭亮墓前。四周高大的马尾松、枝繁叶茂的香樟树,都让这里显得庄严肃穆。他一边整理花篮上的缎带,清扫墓冢上的落叶,一边讲起家乡这些年的变化。

现在的郭亮村由三个村合并而成,昔日交通不便的穷乡僻壤早已大变样――电厂大道、书堂大道和梅铜公路在郭亮村中央位置交会,S61岳临高速公路在这里也设有出入口。这里毗邻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铜官古镇、靖港古镇、乔口渔都的古镇旅游圈交相辉映。如今,郭亮村已纳入铜官小城市建设范围和湘台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区。

“红色文化的基因已深深植根于广大村民心中,成为激励郭亮村人继续奋斗的强大推动力。”郭亮村村支书姚建国介绍,郭亮村村民以种植水稻、饲养生猪为主,同时,继承千年陶都文化,部分村民从事制陶、做瓦和湘绣,村里的陶瓷手工作坊就有30多家,还引进了多家陶瓷企业,解决村里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岳临高速铜官互通旁,由18套独立小洋房组成的小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里是一处村民集中居住点。村民们在这里种树栽花、实施亮化、建设村民文化广场,下一步还将借助集中居住的优势发展民宿,以增加居民收入。

清澈的水面,平整的环湖公路,还有干净明亮的儒学教育基地。就在村部附近,由村民自建的一个生态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这里将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农家乐、儿童游乐场和老年人活动场所。”姚建国说,依托这个生态基地,将给村里带来百个左右的就业岗位,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

开慧村:

擦亮“红色母爱”名片 加快奔向“强富美”

村庄名片

开慧村是毛泽东同志早期从事过革命活动的地方,是他的亲密战友和夫人杨开慧烈士的故乡,全村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总人口3068人。

长沙晚报记者 姜国

沿开慧镇骄杨路前行,从北往南依次为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纪念馆和杨开慧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内,松柏苍翠,庄严肃穆。来往如织的人们心怀崇敬,走到杨开慧烈士墓前行鞠躬礼,献上鲜花,表达对她的深切怀念。昨日,记者从长沙市区出发,经京港澳高速一路往北,驱车60余公里,抵达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被毛泽东誉为“骄杨”的杨开慧烈士故里。

英烈事迹

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长沙板仓(现长沙县开慧镇)。1922年初,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滚滚洪流中,她尽心协助丈夫毛泽东开展革命工作,经常往来于文化书社、船山学社等党的秘密联络点,传送党的文件和指示,协助毛泽东收集资料,抄写文稿,同时照料毛泽东的生活起居,使他有精力从事日益繁重的革命工作。杨开慧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于长沙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2009年“双百”人物评选中,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故里巨变

小河畔,岸柳成行;山路旁,鲜花夹道;一栋栋精致的农舍点缀其间。车辆驶过,惊起一群白鹭,好一派田园风光!路旁掠过的指示牌提醒记者,已到达“初恋小镇”开慧镇的核心景区。

在杨开慧纪念馆不远处,湖湘民俗风情街上,各色店铺林立,游客络绎不绝。本地村民费群在店内制作手工杜鹃花,“我以前都去市里打工,现在开慧镇的旅游火起来了,游客多起来了,坐在屋里就能赚到钱。”她一边介绍,一边招呼游客,忙得不亦乐乎。

游客爱来,是奔着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故事来的,也是奔着美丽的乡村风光来的。在村里随意走一走,但见房前屋后栽种或摆放着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放眼望去,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片绿化角、一个庭院花圃,目之所及是一幢幢别致农居、一个个美丽的花园式“庭院”。

“开慧村走的是一条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路子。”开慧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朱有志介绍。

依托红色旅游,开慧村促进一二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村里生产的“开慧”牌湘绣、果酒、红薯干,形成了当地旅游商品系列;开发猕猴桃、葡萄、蓝莓采摘观光体验游;村里还在招商引资,计划打造影视基地,不断拓展种养业升值空间。按村委会的构想,开慧村将继续擦亮“红色母爱”名片,推进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让开慧村脱颖而出,成为长沙城郊的美丽明珠,加快奔向“强富美”,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这里迸发新活力、焕发新生机。

淮洲村:

“红”配“绿”强村之路

烈士故里景美民富

村庄名片

淮洲村位于长沙市浏阳市社港镇东部,目前总人口约5200人,村庄面积21.7平方公里。

长沙晚报记者 匡春林

春日的阳光,透过寻淮洲故居的院墙,照到门前的石头小路上,四周一片静寂。这个掩映在一片繁茂林木中的小小村居,屋外黄墙灰瓦,屋内床桌依旧,似乎主人从未离去。临近午间,偶尔听到树梢有鸟鸣,还有穿过高高竹林的风声……106年前,寻淮洲就出生在这里。清明节前,记者从长沙出发,经长浏高速、大浏高速再经县道,驱车百余公里,抵达浏阳市社港镇淮洲村――被誉为“红军最年轻将领”“双百英模”的寻淮洲烈士的故里。

英烈事迹

寻淮洲,1912年8月29日出生在浏阳社港山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7年参加革命,以卓越的军事才能著称。1928年,16岁的寻淮洲扮成放牛娃,深夜只身潜入江西吉安一土豪家中,巧计夺走枪支10条,留下“孤胆夺枪”的英雄事迹。寻淮洲曾任红七军团军团长、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等职,是红军杰出的青年将领。1934年12月,北上抗日途中,在安徽壮烈牺牲,年仅22岁。2009年“双百”人物评选,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故里巨变

清爽整洁的道路,精巧别致的亭台,繁茂的花草树林,农家院落背依青山、近邻农田,一派世外桃源的田园风光。虽然是乡间村落,但村民广场、幸福屋场一应俱全,文化墙、直饮水、停车坪等配套设施也有。走在如今的淮洲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环境的“美”,还有变化的“新”。

“淮洲村的转变,来自于‘红’配‘绿’的村庄产业规划。”淮洲村村委会主任寻艳丰说,淮洲村因寻淮洲而得名,建好寻淮洲故居及陈列馆,打好独有的“红色旅游牌”,成了村里发展思路的根基。近年来,依托寻淮洲故居及陈列馆这一红色资源,吸引长沙及周边游客纷至沓来,更有不少家长带上孩子,来此为孩子上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

采访中,记者偶遇数位来寻淮洲故居寻访的长沙游客,“早就听说这里出了个了不起的年轻红军将领,特地过来瞻仰。”在寻淮洲陈列馆内,“担架上的寻淮洲”再现了1934年12月16日寻淮洲牺牲前的壮烈一幕。回想起寻淮洲当时身受重伤依旧不忘北上抗日的场景,游客们十分感动,“要不是有这么多像寻淮洲一样的革命先烈的牺牲,哪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他们的革命精神值得永远铭记。”

主打“红色旅游牌”的同时,依托村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淮洲村成立“浏阳淮洲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出“绿色产业牌”。2016年4月起,在浏阳市和社港镇的指导支持下,村里以打造淮洲屋场为起点,将村民土地流转到公司,建起千亩荷花种植与水产套养基地、百亩黄花菜种植基地、原生态精品水果基地等项目,并精心打造了十里观光农业走廊。

5年前,淮洲村三成以上村民选择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5年后,1800亩荷塘吸引700户农户以土地、租金等形式入股,抱团创业致富。红色旅游产业、绿色生态农业不仅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给了村民丰厚的回报。

挖机一体臂

汽车吸尘器

客房垃圾桶

pp板 白色

杯飞机

考古金属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