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席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竹席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关于我国石油上游业促转变谋发展的几点思考-【zixun】

发布时间:2021-10-12 17:53:17 阅读: 来源:竹席厂家

关于我国石油上游业 促转变谋发展的几点思考

在“十二五”开局之际,我国石油上游业面临形势的特点是:

1、对外依存度加大,能源安全不确定因素增加

2010年,我国对外依存度石油为53.7%,天然气为15%。

中国工程院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2004.12)中曾经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可能达到4.3-4.5亿吨,国内原油产量可能达到1.8-2.0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可能达到55.6-58.1%。实际上,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为4.35亿吨,国内原油产量为2.01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3.7%。比工程院预测指标整整提前了十年!

“十一五”的实践进一步证明,在现行的技术经济、机制和体制条件下,国内油气产量增长虽然不算慢,但满足不了急剧增长的需求。实行“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走出去”的战略势在必行。

“走出去”,有机遇。我国“走出去”的石油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建树。“走出去”,也有风险。和发达国家相比,“走出去”我们晚了百年。“廉价石油时代”早已过去,“分享资源”我们处于“后发劣势”。西方石油公司转让资源要价很高;资源国新一轮“国有化”浪潮,提高了合作成本和难度;资源国频繁变化的政局,美国越来越露骨的围堵与挑事,我国的实力还不足以维护我们的全球利益……所以这些都增添了我国能源安全的变数。

2、国内油气资源尚有相当潜力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历史不算长,常规油气无论从探明率、动用率和采收率角度讲,勘探开发程度都是低的,换句话说,常规油气还有比较大的潜力。以国土资源部2004年完成的油气资源评价数据为基础,截止2009年底,我国工作程度最高的陆地和近海地区油气资源探明率(即累计探明储量与总资源量之比),石油不到四成,天然气不到两成。而且,去年动态评价得到的油气资源量均有大幅度增长,因而资源探明率还会明显降低。储量动用率(即已开发储量与探明储量之比),石油为69.7%,天然气为34.1%。采收率(即预计累积产量与探明储量之比)石油为26.9%,天然气为60.3%。近十年来,我国油气储量快速增长,全国原油年产量突破2亿吨,天然气年产量逼近千亿方,这些都表明了我国常规油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我国的非常规油气,特别是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也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而相关工作才刚刚开始。

3、油气储量品位总体变差

我国石油地质条件复杂是举世公认的,因而油气资源中“低品位”的占有很大的份额,石油约为33-38.6%;天然气为30.8-38.5%。世界上那些高工作程度油气区的开发历史表明,随着工作程度不断加深,在新增储量中,在剩余可采储量中,“低品位”的越来越多,这是一般规律。我国石油累计探明储量标定的采收率,从1980年至2009年,由38.3%下降至26.9%,30年间整整下降了11.4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新增石油储量标定的采收率只有25.3%。上述变化也清楚地反映了这一规律。

4、勘探效率和效益有提高的空间

“十一五”我国本土的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成果,是历史上最好时期之一。增长的油、气储量分别为“八五”时期的2倍和4倍。同期,探井数为2.4倍,三维地震由少量猛增到16.1万平方千米,而每口探井、每米探井进尺探明的油当量大体持平。显而易见,在刚刚过去的五年里,石油上游业的成果,主要是依靠加大投入取得的,效率和效益都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综上所述,在规划我国石油上游业“十二五”和长期发展战略时,要加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考虑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认真分析有利、不利因素,遵循中央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方针,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努力工作,才能实现更好更快的持续发展。

1 正确理解和执行“国内为主、国外补充”的发展方针

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的时候尤其要强调这一点。因为,国内油气资源是能源安全的基础;国内发达的石油业是主动、有效利用国外资源的基础。

2008年,美国消费石油的三分之一由本土生产,52.5万口油井,平均单井日产油1.2吨,其中约40万口井,单井日产量只有0.28吨。这组数字也许有助于说明上述观点。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千方百计地开发本土“低品位”油气,一是有利可图,二是为了能源安全。美国前副总统切尼在其《美国国家能源报告》(2001.5.16)中就明确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挖掘本国资源潜力,使其成为世界主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国,增加美国的能源、经济安全。这值得我们深思、研究与借鉴。

从国情出发,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不宜完全模仿埃克森等石油大鳄,还得内外兼修,既要学“跨国石油公司的海外模式”,也要学“发达国家的本土模式”。在美国,大石油公司虽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陆续将工作重点转向海域和海外,但是,当中小石油公司在本土开发非常规油气取得重大进展时,大公司借金融危机以投资、兼并等方式又重返本土了。

现在看来,安排国内油气生产,除了常规计划外,还应该有多个减产或增产预案,有计划地建设并保存一些富集高产油气田,以应对诸如金融危机、进口油气遇阻等等非常情况。建设一定规模的储油库、储气库只不过是上述诸预案中的一个环节。

2 大力发展天然气业,以气代油、以气促油

当前有一个共识:中国本土的天然气比石油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则,常规资源探明率石油约为四成,天然气仅为两成;二则,非常规油气资源中的致密砂岩气、煤层气、页岩气是现实的可利用资源,它们的资源规模至少是常规天然气的两倍以上。

在美国本土,2008年,生产天然气5800亿方;石油3.35亿吨,其中,凝析油占0.88亿吨。在中国,2009年,生产天然气841亿方;原油1.89亿吨,其中,凝析油仅0.03亿吨。两相对比差距和潜力一目了然。

国外开采页岩气,首先开发富含凝析油的部分,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可见,在我国大力发展天然气业,有物质基础,是“一箭双雕”,既增加天然气产量,又能增加石油供给。

3 在国内发展石油上游业,当前应该“抓开发、促勘探”

一是开发部门可以要求勘探部门多提供一点“高品位”油气储量。

通常认为,资源探明率在60%以前,这种可能性是较大的。 我国的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十一五”期间无论新区或老区都有相当数量的“高品位”储量发现。

二是开发部门要努力开发“低品位”储量。

随着工作程度的提高,我国油气储量中“低品位”的将日益增加,不认识这一点,我们的路子将会越走越窄。只有依靠科学技术,依靠科学管理(包括合理的机制和体制),将“低品位”资源变成了可采的、经济可采的,我们的勘探才会有更广阔的领域和更大的动力。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资源量的认识过程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当“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时候,1984年,预测的是15.3亿吨;当三叠系产量快速上升,世纪交替的时候,我们有50亿吨和85亿吨之争;今天成了全国第三大油气区之后,最新的预测数字是125亿吨。

勘探的最终产品是储量,如果产品积压滞销了,勘探是难以持续发展的。根据全国油气储量办公室资料,至2009年底,全国待开发(即未动用)石油储量高达 90.89亿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30.3%,相当于近十年新增探明储量的总和。在我国能源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竟然还有这么多的储量被长期积压,而且没有机构持续认真地去研究,去呼吁及时开发利用,冷落至此真令人匪夷所思。

4 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开发“非常规”油气

“非常规”油气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非常规”油气聚集一般具有丰度低、自然产能低的特点,也属于“低品位”资源。然而它们经常构成成千上万平方千米的“连续型”聚集,资源规模可观,探井落空很少,又具有地质风险较低的特点。

在美国、加拿大“非常规”油气己经是今天重要的工作对象。美国2009年生产天然气5934亿方,超过俄罗斯,居世界第一。其中,“非常规”气(致密砂岩气、煤层气、页岩气)2917亿方,约占一半。加拿大二分之一的石油产量来自“油砂油”;在高油价时期,依靠“油砂油”更创造了一年新增石油可采储量240亿吨的世界奇迹。

目前看来,致密砂岩气、煤层气和页岩气也是我国比较现实的开发对象。和其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相比,一是成本相对较低;二是技术比较成熟,是石油业今天通用技术的延续和发展。开发“非常规”油气的时候,应当注意到我国与北美地区的不同点:

⑴、 我国石油地质条件复杂,许多目的层系后期都经历了强烈的改造。

⑵、 我国没有密如蛛网的油气输送管道、完善的技术服务市场和营销市场。

⑶、 矿管制度不够完善,矿业秩序还不尽如人意。

⑷、 美国实践了近200年,大干也有二三十年,而我们则刚刚动手。

其实,美国的各个油气区也是个性突出,彼此差别很大。以页岩气为例,美国勘探了四五十个盆地,真正长期商业生产的只有八个盆地。这些盆地生产层的时代、深度、厚度、有机质含量、成熟度、孔隙度、渗透率、单井产量、凝析油含量、产水量以及页岩的成分、物理性能等等都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开发“非常规”油气我们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而应整体规划,分类型、分层系、分地区,从矛盾的特殊性入手,从基础工作做起,积极有序地去探索,避免一哄而上和一哄而下。我们有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只要目标选准,方法对头,是能够搞的更快更好些的。

5 政府有效作为,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发展道路

工作对象变了(储量品位变差了),要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就得作相应调整。美国本土油气开发历史和现实证明了这一点,我国近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我国储量最大的气田,但是是一个“低品位”气田。用长庆油田公司原有的方式开采,没有经济价值。后来,采取了“1十5”模式,即让另外5家油田公司与长庆油田公司共同开发,形成了内部竞争机制;同时雇用了100多个民企的钻井队,结果成本降低了,进度加快了,目前已建成100多亿方天然气的年产能力。

实践也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大、中、小油公司共同构成的产业链是加快上游业发展,合理利用油气资源的有效途径。石油上游业的工作对象深埋地下,看不见,摸不着,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因而多一些工作思路,多一些工作实体,有利于提高成功机会。世界上许多油气田都是由不知名的中小油公司发现的,北美开发非常规油气的高潮也是中小油公司掀起的。在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中,塔里木盆地最大的油田,四川盆地最大的气田,东海盆地主要的油气田群都是由实力相对较小的油公司发现的;鄂尔多斯盆地如果没有延长油矿与长庆油田公司“比翼双飞”,恐怕油气产量也不会上得那么快!这些事实难道还不令人深省?国内外实践证明中小油公司具有更强的创新动力。

延长油矿的发展史还说明了中小油公司在“上产量”的同时,工作也在“上水平”。人们不能以静止的观点看待中小油公司,更不能抓住某些缺点加以放大,甚至妖魔化,这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允许我国民企进入石油上游业,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法律依据,也具备条件,然而人们担心“一放就乱”。有黄金、煤炭“有水快流”的前车之鉴,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但人们总不能“因噎而废食”。矿业秩序混乱问题,从根本上讲是政府执政能力不强,管理缺位的结果。个别地方甚至是地方政府放纵和支持的结果,和公司数量的多寡并无必然的联系。

美国石油上游业15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从乱到治”的历史。前半段是掠夺式开采,矿业秩序失控;后来政府加强了管理,在自然资源并不很优越的条件下,通过科学而严格的管理实现了“长盛不衰”。

目前看来,“要放而不乱”,必须做到:

1.要随着政府执政能力的增强,逐步有序地放开。

2.继续坚持“特定矿种、一级管理”的探矿、采矿许可制度。 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样做比较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合理有序地利用油气资源。至于许可的具体方式,可以由单一的发许可证演变成与竞标方式并存。

3.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利益关系。 总的应该是让地方、尤其是那些“老少边穷”地区群众,在开发石油过程中获得较多的利益。

4.加强监督检查。 要设立和充实监督检查机构;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加强现场监督,并明确监督检查的重点。

5.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油公司。 关键抓好六个环节: 资源开放, 资料共享,资金支持, 技术指导, 税费优惠和严格管理。

6 建设一支“高能成、低能就”的工程技术服务队伍

高,就是掌握高新技术,工作高水平、高质量;低,就是低成本。建设这样的队伍既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中国石油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在国外,合作方式越来越多的是技术服务;在国内,工作对象越来越多的是难开发的“低品位”油气,而且人工成本只会升不会降。随着页岩气、煤层气开采规模的扩大,随着国家新36条的贯彻落实,民企逐步进入石油上游业等等新情况的出现,一个公司在工程技术上如果没有巨大的进步,在经营管理水平上如果不能上一个大台阶,在国内外竞争中很难取得优势。国家如果没有完善的技术服务市场和营销市场,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路也只是句空话。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期望也会受到影响。

7 进一步提高勘探效率和效益

对石油上游业“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获得的成果进行认真的后评估,重点分析:

1、决策的科学性;

2、先进技术(如三维地震)使用的合理性;

3、探明储量动用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通过深入的剖析,进一步明确促转变谋发展的方向和关键。

8 成立能源部

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严峻,国家应该有一个职能部门,集中高效地统筹全局,实实在在地谋划未来。这个意见也许会遭到某些大石油企业及其代言人的反对,不过从维护国家利益、加强国家层面管理考虑是必须这样做的。这是“因事设庙”,而不是重复往日的“因神设庙”。

iOS加速器

Raz加载慢网速卡怎么办?用轻蜂一键解决

影音加速